跳到主要內容

Day 24 旅行的意義再思考 Uzés 於澤

2015.06.24

移動到尼姆(Nîmes)的火車上遇見一對牽著單車的老夫妻,車後也掛著大大的馬鞍袋,順便協助他們把行李跟單車拿進車廂並掛好,先生會講一點英文就聊了起來,哥最常被問的問題大概就是哪裡來,從哪裡開始騎,去過哪些城市,接著要去哪,旅行了多久,要待多久,已經可以很順暢的背誦,有時甚至對方還沒開口就先回答他個措手不及。也常常在路上見到騎單車運動的人,其中還不乏有很多看起來年紀較大的叔伯爺兒們,希望有朝一日哥老到變爺兒們的那時還能繼續運動下去。

出了車站接近中午,騎著車在街上邊找餐廳,尼姆(Nîmes)的路況是我目前遇過最差的,坑洞很多,也很狹窄,最後受不了牽著吉兒(從台灣出發前幫單車取的名字)走,突然一個也是騎著單車的大叔從後面叫住我,問我是不是在找什麼,阿叔說剛才跟哥搭同一輛火車,過了Montpellier時有看到我坐在位置上散發著濃厚的假文青氣息正閱讀著,大叔的英文很好,帶點法國腔,當時正在路上找吃的,大叔就領路走到比較多餐廳的區域,聊天聊到他兒子現在正在單車環世界(沒看錯,是世界,請讀我的唇w~or~l~d),阿叔曾經還跟兒子在泰國跟美國騎過一陣子,來到法國這些日子不時會遇到一些熱心的人,雖然看似沒有什麼關聯,但是只要你對人好,就會有人對你好。

前菜就自家火腿



主餐牛排,然後所有位置就哥的被太陽曬到變人乾這樣,冏



旅行的意義對於每個人不盡相同,當看到廣闊的草原,壯麗的山河,宏偉的建築,帶來視覺的震憾,而這種感動可能是一瞬間的,容易被遺忘的,當心血來的夠潮,翻了翻過去的照片時,或許能夠稍微喚醒當下的感受。

在旅遊過程中遇到的人,事,會帶來一些可能是從來沒有過的,也可能是汱舊換新的思考以及觀點,對我來說這是旅行更深的一層意義。
旅行第十六天時,腦中浮現了“來試試不一樣的旅行方式吧“,“如果能跟本地人生活一段時間,也許會比一個人獨自旅行再多看到一點什麼吧“的想法,於是第十八天註冊了一個HelpX(打工換宿)的付費帳號(20€),待在波爾多的時候花了一些時間寄信給了五個位於不同地點以及幫忙事務較感興趣的Host,但都被委婉拒絕,這比哥當初找工作還不順利啊。

花了二天沒有好消息,這事兒只好先擱著準備移動到土魯藩窪地斯(Toulouse),畢竟還是得繼續前進啊~在波爾多車站前邊啃著三明治邊滑手機時,卻收到了一封住在尼姆(Nîmes)北邊30公里處一個小鎮叫於澤(Uzès)的Host來信,問我願不願意過去,看了看對方的Profile以及其他Helper的評價,雖然不是我認為比較有趣的擠牛奶做起司趕羊抓兔打地鼠之類的動物農場,但畢竟在投了那麼多的履歷信被拒絕後,這也許是個好的開始也說不一定,由於圖魯斯的住宿已經訂了,約好了二天後再過去。

哥先搭火車到尼姆(Nîmes)再踩單車30公里前往於澤(Uzès)小鎮,過程中還遇到一個住在尼姆的加拿大人,他騎單車運動一路下滑時看見哥的時候,折返回來找哥聊天,可能是聊的太起勁,就越踩越快,你也知道像我們中華文化背景的人是很有禮貌的民族,所以下意識的就配合他的速度,雖然聊的很爽,我卻喘的要命(是說掛著二個大行李還有一個小型雜物包爬上坡能不喘嗎)。

騎在路上時原本以為會是個人煙稀少的郊區,一路上的風景大概像醬



特別的橋,有V型的凸(^_^)出地可以閃車拍照



進到於澤後,沒想到是個很熱鬧的小鎮,路小車多遊客多,Host的家(以下稱民宿,因為這裡正在蓋)沒有確切地址,就在某個烘培坊前等人來載,車上一同來迎接的還有分別是3歲跟6歲的小男孩。

是日系頭又大的吉普車



到了民宿後,主人介紹了環境以及接下來幾天我住的地方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跟小孩一起游泳~( ̄▽ ̄)~,他說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換了泳褲哥就跳下水了,Hahahaha。

晚上就跟主人一家子一起共進晚餐,吃了鹹派跟甜的水果派(沒拍到),哥本人其實無法吃甜,因為一碰到甜舌頭就不舒服,但晚餐的甜派裡面的餡是用新鮮的蘋果,西洋梨,水蜜桃以及無花果煮出來的天然甜,吃起來舌頭一點都不會覺得不爽,超好吃的啊,回國我也想種無花果了,它是天然甘甜味的來源。

男女主人,愛爾蘭人跟菲律賓人的組合



鹹派完成,偷學起來,大切菜板是Host自已做的,說可以送我一個,雖然我真的很想要,但帶著它完成剩下的一個多月旅行可能不是個好eye deer ⊙︿⊙



超~大~超~讚的廚房,要不是我的Gopro壞掉開不了機(哥要找時間寫信去給他們CEO看看能不能換到Gopro 5,可惡才買2個月耶),沒辨法拍超廣角全景,大概就比台中市再小一點這樣。



下一集見嘍。

移動:30.68 KM

留言

  1. 又在“下一集见”里提前见了哈哈哈~~新想法不错啊期待post你的新生活

    回覆刪除
  2. 路线看不太清楚,现在大概沿西海岸在走?尼姆不在你的地图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路總是視情況而做出調整,就像人蔘一樣(遠向遠方)

      現在在南部

      刪除
  3. 這轉折蠻酷的 越來越local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知不覺就待了7天,該趕稿子了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Day 18 and 19 (下) 我在 La Rochelle 拉羅歇爾 當大爺

哥其實對生蠔一直有恐懼,因為曾經食物中毒上吐下瀉過,大概有十年的時間沒再吃過生蠔,這次吃的生蠔雖不大顆但沒半點腥味,滴幾滴檸檬就很好吃。 在法國室外的座位通常是比較熱門甚至一位難求,我後來自已試過才知道,雖然大太陽,但若有遮陰處,風吹來是涼的很舒服(在台灣是絕對不會想坐室外,除非是空氣較好以及不熱的山上),有時沒晒到太陽還會覺得 空虛寂莫 有點冷。 11點45到,但12點才會準時提供午餐,也不能先點餐 酒足飯飽之後就去逛個水族館,我還是只能買大人哥全票,是說入口處挺有趣的,是一個小房間,走進去之後有二面LCD牆,然後房間開始震動,螢幕播放著下潛海底的動畫,讓你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但小小朋友一直在哭就是了。 以下是館內隨意拍,圖多請慢用 剛好遇到館員在餵食,這隻河豚超可愛,有一種天然呆 上回在巴黎沒吃到的冰在這裡吃回來了,狠下心點了一隻最大的5.50€,因為說店員很迷人所以給了七種口味,這家的特別之處是會把冰黏成一朵花的型狀。 大太陽下坐在蔭涼處吃冰蠻爽der 這二天落腳處在距離La Rochelle東南七公里的市郊小鎮佩里尼(Périgny),是個附泳池的house,二個人住的話,一人一晚不到20€還附早餐以及小鮮肉,然後不時的會有刺蝟來花園串門子這樣。第二天晚上因為小鮮肉有音樂表演會(他是吉他手加主唱),邀請我們一起去觀賞,晚上十點才開始,想說會很晚才回來,我老人身體可能無法負荷就讓同樣有在玩樂團的阿哲當代表了(誰知道他們11點就回來,早知道就跟去了,捶胸) 來串門的刺蝟,目前裝暈不敢動,假裝看別的地方一溜煙就跑走了 住宿附的小鮮肉,是個很節儉的人,褲子破成這樣也捨不得換,你猜他幾歲(16歲) 民宿主人Catherine是個優雅(且她騎YAMAHA檔車上班)又友善的人,很樂意跟客人聊天,她知道我在學法文,都會講很慢,當我出現冏臉時就會英文解釋這樣。 早上都吃麵包抹自製果醬(confiture à la maison),我住過的二間民宿,是說他們咖啡都用碗公喝讓我有點不解,下回再遇到不同的民宿主人用碗公喝時再來問問。 最後我獲得了在地人食譜二個以及一罐草莓果醬 <( ̄︶ ̄)> Catherine a...

Day 18 and 19 (上) 我在 La Rochelle 拉羅歇爾 當大爺

2015.06.18 - 2015.06.19 是說我現在完全沒照著來法國前規劃的路線走,會來到拉羅歇爾(La Rochelle)完全是因為住在雷恩(Rennes)時民宿主人的推薦,所以我就來了。 拉羅歇爾(La Rochelle)是個法國西邊的港城,介於南特(Nantes)跟波爾多(Bordeaux)中間,剛到達時一整個悠閒的感覺,遊客看起來不多,道路不擁擠,陽光很刺眼,停在港口的遊艇相當之多。 這裡有三座塔是要付費參觀的,選了個子比姚明還高的聖尼古拉塔(La tour Saint-Nicolas)來爬,我再次的投以羨慕又妒忌的眼光向阿哲老弟看去,是的他免費而哥6 €(冰的  (╯‵□′)╯┴─┴ )。 照片左邊有二座塔,左邊的就是聖尼古拉塔,晚上某個時間後二塔中間會有鏈子升起,不準任何船進進出出這樣,算是 一種 風紀股長的概念。 塔裡面有點像是在走迷宮,我方向感不好到一個連在室內都能迷路的程度,好不容易上了塔頂還要克服恐高,我到底是來旅遊還是來做治療。 塔頂差不多是這樣的一個感覺, 照片另一邊沒拍到的地方有超大一片遊艇停車場, 大概五個台灣那麼大(就是很大的意思你知道的) 跟拉羅歇爾中間用一個三公里跨海大橋相連的島(île de Ré),一些餐廳的菜單也會特別標示海鮮是從這島上來的,因為單車道規劃的很不錯,就騎到島上去晃晃 跨海大橋汽機車要收費,單車免費且有專用道,很累拍照時不小心眼睛瞇了一下 一騎到島上,阿哲老弟單車丟了就往灘走去,是說我覺得他雖然才二十歲,卻有一股瀟洒的氣質,我最喜歡他用堅定的語氣說,行,這個給力。 本來想游泳,但海水比想像中冰,我踩到大西洋了,yeah~ Google 翻譯表示: 我在法國 來到港都不吃海鮮那怎麼行,問了民宿主人Catherine(她人好好喔,Catherine, Tu me manques, si vous lisez ici)有沒有推薦的餐廳,她的回答也不令我太意外,就是她們從來沒去餐廳吃過海鮮,因為自已買材料回來煮就好了,便宜大碗又好吃,另外她們家族的習慣是只在有R的月份吃海鮮即九月到四月(du septembre au avril),也就是比較冷的季節,我覺得相當的有趣,也蠻有道理,因為天氣太熱海...